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从“南澳一号”沉船打捞出水的精美瓷器。新华社/发 考古工作人员在广东汕头“三点金”海域“南澳一号”沉船打捞现场清理打捞出水的文物。新华社/发 “南澳一号”出水青花大罐等一批文物。新华社 卢汉欣/摄 被列为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0年“一号工程”的̶...
潜水员准备潜水 吊篮出水 工作人员对文物进行冲洗 出水文物 考古队队长崔勇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为不断拓宽中国水下考古的新视野,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所列2010年水下考古工作“一号工程”为契机 ,5月16日,国家文物局网站特派记者前往广东汕头,深入“南澳Ⅰ号”古沉船水下考古现场,实地考察了这艘古沉船及所载文物的保护...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水下文物普查的总体部署和安排,2009年9月19日,由山东省文物局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牵头组织,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青岛基地协助的2009年度山东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工作拉开了帷幕。 在前期水下文物陆上普查工作成果基础上,山东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工作队首先对威海、烟台海域的水下文物遗存疑点展开了工作。经过近10天的工作,初步确认了两处水下古沉船遗址,新发现了水下文物遗...
继国家文物局组织打捞平潭“碗礁一号”沉船文物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水下文物考古和打捞工作——福建水下文物普查最近在福建平潭圆满结束。此次普查主要针对平潭地区水下沉船、文物进行探测,提取各种数据,为下一步考古工作规划提供更准确的科学依据和周密的前期保障。 为了确保此次水下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福州市公安边防支队组织官兵提供了专业的安全保卫和各种便利的服务。福州市公安边防支队...
磁灶窑出产的小口瓶 德化窑生产的瓷瓶 水下考古人员正对沉船船体拍照记录 历时两年多,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打捞工程近日全部完成,511块船模板已运至海南省博物馆。考古人员发现,它的制造材料、工艺构造,与上世纪70年代泉州后渚港发掘的古沉船十分相似。 因无确切实物资料和文字记载,尚无法断定沉船就是泉州制造。但“华光礁1号”近万件文物...
大石头、球形泡沫助古沉船防抗台风,3艘考古用船靠岸避风,各种仪器设备全部上岸 福州晚报 樊小明摄 台风“鹦鹉”即将来临,下午2时许,负责“碗礁一号”古沉船中国水下考古的队员们暂停了水下作业。为了减少台风可能造成的影响,他们已经对古沉船采取各种保护措施。 据悉,从昨天中午开始,中国考古队员和平潭屿头边防所官兵一起,找来一些大石头和绳索,并通...
在海底沉睡百年之后,福建省平潭县的“碗礁一号”古沉船有望重见天日。 2005年,国家考古人员共从“碗礁一号”沉船中打捞出古文物16000多件,创造了中国历史以来最大的水下文物发掘纪录。 船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碗礁一号”的沉没?沉睡在海底百年之久的它是否奇迹般地保持原状……这些谜底让...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平潭海域,对古沉船“碗礁一号”开展打捞工作。 19日7时,中国水下考古队员和平潭边防官兵,驾驶一条租来的120马力的木船驶向“碗礁一号”沉船海域。 考古队员每天出海时,都要依靠在木船上的定位仪,对“碗礁一号”船体进行重新定位。 19日的主要工作依然是对古沉船进行抽淤。据考古队员介绍,在持续的20多...
▲考古人员说,发现“碗礁一号”的海域有很多暗礁 考古队员穿上连体潜水服准备下海 见海水流速放缓,考古队员跳入海里 船上水下通过这个小盒子进行对话 “扑通”一声,身着潜水衣的中国水下考古队员纵身跃入海中,对“碗礁一号”沉船进行水下清理、定位测绘,配合考古队员进行水下作业的,还有一名潜水员,专门负责清理沉...
在纳米比亚西南部海岸勘探钻石的德比尔斯公司日前发现了一艘装载了数吨铜、象牙和金币的古沉船的遗骸。 据报道,这艘沉船的遗骸是上月被发现的。德比尔斯公司清理了一块海床,并在周围建起一堵墙,将水排空,以便地质学家们开展工作。 正在对这艘船的来龙去脉进行研究的考古学家迪特尔·诺利说,一名地质学家看到了一些铸块,但不知道是什么材料铸成的。接着,地质学家又发现了一些很像炮管的东西。 根据船上发...
记者从河南省浚县有关部门获悉,近日在大运河浚县段,位于该县小河镇么村卫河故道转弯处地表以下5米,出土了两只古船的残骸,有关专家认为,古船很有可能是唐宋时期卫河上来往的渡船。 据介绍,出土的古船为木质结构,船帮厚约4厘米,每块船板宽约3厘米,板与板之间用铁把锔固定相连,船体宽度为1.2米左右(因另一段还在河中,所以无法测定船长),船体外侧有一块宋代之前的柳条纹残砖。 该船残骸是当地群众在河岸采挖...
这是一艘元末明初的古船,它是宁波地区海上贸易的直接证明。 这条船是宁波迄今为止发现最长、最大的古沉船。 据一位曾经参与这条船发掘工作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条船保存情况较好在全国都比较少见。 虽然这条古沉船早在1995年12月就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但至今还沉睡在海涂中。这是为何呢? 昨天,记者采访了当年参与这条船发掘工作的工作人员丁友甫和褚晓波,他们为大家揭开了这条船的面纱。 “宁波...
“南海一号”的打捞成功在市民中掀起了一股参观“水晶宫”热潮。广东各大旅行社无不摩拳擦掌,拟将推出“闸坡+南海一号”二天,“阳江温泉+南海一号”二天等线路,只等相关门票价格出来,即可接受市民报名参团。 据悉,“南海一号”沉箱自2007年12月27日凌晨成功登陆后,一路继续R...
水下25米处能见度极低,严亮用信号绳和潜水搭档郑建良进行交流。本报记者:严亮 摄 夜幕下,“华天龙”扬起10层楼高的巨臂。本报记者:严亮、王辉 摄 严亮和潜水搭档郑建良出水后合影留念。本报记者:王辉 摄 众人翘首期盼了200多个日夜的南宋古沉船“南海Ⅰ号”,将于后天浮出水面。为了留存“南海Ⅰ号”在海底最后时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